祁连山下,林荫深处,随着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推进,高台县的林地正悄然书写着增收致富的新故事。在果树掩映中,在杨树林荫下,一群群土鸡悠闲踱步,农家乐的笑声随风飘荡——这不是传统的林间图景,而是高台县盘活林地资源、发展林下经济带来的生机盎然。
林间空地“长”出好日子
走进新坝镇古城村,村民关红承包的15亩杏林硕果累累。2016年起,他投资15万元,在杏林里置办了4个蒙古包,添置了秋千、吊床等设施,办起了特色农家乐。“每年4月下旬到10月上旬营业,年接待游客五六千人次,收入能有四五十万元,最多一天接待过100人。”关红满意地说。杏子、绿荫、美食,林下空间成了吸引游客的“聚宝盆”。
而在合黎镇五四村,村民荆柏林正在葱郁的李子林下撒着玉米粒,几百只毛色光亮的黑凤鸡、乌鸡、土鸡立刻围拢过来。“以前光知道种树,林下大片地都浪费了。”荆柏林笑道,“现在好了,鸡吃林下的杂草、虫子,我们只需补喂点自种的玉米,省了饲料钱。鸡粪、草渣和树叶发酵后又是上好的有机肥,让果树长得更好、果子更甜!”他算起账来满是成就感:“林下散养的土鸡最受欢迎,一斤12元,一只卖150到200元。餐馆老板是回头客,好多顾客都提前预订,逢年过节根本不够卖!”这种“林上有果、林下有鸡”的立体种养模式,让果树为鸡群撑起天然绿伞,鸡群则成了林地的“除草工”和“施肥员”,生态小循环带来经济大效益。
产业链条越拉越长
在合黎镇六二村豪鑫原林下土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,负责人王有元将林下养鸡做成了“一条龙”产业。发展林下养殖7年多,他不仅出售成鸡,还向周边农户供应优质鸡苗和饲料。“我今年进了2万多只鸡苗,已完成疫苗注射和50天脱温培育,增强抗病力后卖给乡亲们,已经卖了12000多只。”王有元介绍道。买了鸡苗的王大爷赞不绝口:“他家的鸡苗个头大、不爱生病,抓20来只,自家吃或卖掉都划算!”合作社的实践,让林下经济的火种点燃了更多农户的热情。
“绿色银行”释放振兴动能
高台县林地面积26.09万亩,园地面积4.12万亩,如何让这片“绿色银行”生金吐银?县委县政府给出了答案:盘活林下空间,发展立体经济。至2024年底,全县发展林下经济9.636万亩,林下经济总产值4722万元,其中林下种植利用林地面积8.815万亩,产值达3280万元;林下养殖利用林地面积0.821万亩,养殖数量15.85万头(只),产值1720万元;森林人家(农家乐)等休闲林业经营主体36家,实现森林旅游产值300万元。
遵循“生态优先、因地制宜、科技支撑”原则,高台县着力构建区域化布局、标准化生产、产业化经营的林下经济发展格局。政策引导、典型引路、效益对比,有效激发了群众发展特色种养业的积极性。展望2030年,目标更加清晰:林下经济发展总面积达10.78万亩,总产值冲刺6275万元,带动农户2万人以上,让林下经济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“绿色引擎”。
一亩林地,两份收获。高台县在林荫下播撒的“金种子”,正在祁连山下、黑河两岸结出生态与财富共赢的甜美果实。